聚焦极至

《top旅行》南极!南极!-凯发官网地址

来源:《top旅行》2011年1月刊   2011-05-16   0

去南极需要理由吗?

“南极和北极都是让我十分痴迷的地方,那种极地的感觉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。回想这3年,我已去了3次南极和3次北极。很多朋友都问我去腻了没有,我不假思索的回答:完全没有,只有嫌去得不够多,因为每次去景色都不一样……”这是摄影作者袁茹的回答。就在我们编辑这组稿子时,她正作为广州极至旅行俱乐部南极团领队及翻译,进行自己的第四次南极之旅。

“经深圳、香港、巴黎、布宜诺斯艾利斯,飞到地球最南端的乌苏怀亚,从那里乘坐9天9夜的破冰船,抵达南极大陆,看到了浩瀚的冰原、蓝色的冰川、挤满企鹅的冰山、罕见的鲸群……这是我的第一次南极之旅,但我相信,一定不是最后一次。”文字作者张彬彬是位媒体同行,酷爱探险旅行,为了南极之旅,事先做足了关于历史地理方面的功课,也由此,我们能从她的文字里读到属于这片冰雪大陆的更多的人文暖意。

征服南极:也许悲剧更具有震憾力

自打人类开始征服地球的征途,登上南极点无疑便是所有探险中最艰苦卓绝的。

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于1911年12月14日摘取了桂冠。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斯科特则是在阿蒙森抵达极点的第34天,成为人类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人。那一天是1912年1月16日。

回程路上,在离下一个补给营地只有17公里时,斯科特遇到疯狂的暴风雪。3月29日,斯科特写下最后一篇日记:“我现在已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。我们将坚持到底,但我们越来越虚弱,结局已不远了……”他用僵硬的手指签完名,又作了最后的补充:“看在上帝的面上,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。”过了将近一年,后方搜索队才在这里找到睡袋中的3具尸体。斯科特历经艰辛,却没有将所采集的17千克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丢弃,为后来的南极地质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阿蒙森载誉凯旋,斯科特全军覆没。也许悲剧更具震撼力。人们在记住阿蒙森的同时,同样记住了斯科特。1957年,美国在南极点建立了科学考察站,就以阿蒙森—斯科特站命名。

布宜诺斯艾利斯:美女、足球与探戈

阿根廷与北京的时差是11小时。此行从北半球到南半球跨越了11个时区。

走下飞机,顿时神清气爽,这里的天湛蓝,这里的云纯白,这里的阳光金黄,这里的空气新鲜。当地导游小胡说,这不奇怪,16世纪初,远道而来的西班牙探险船队驶入拉普拉塔河口,一名船员不禁高呼:“布宜诺斯艾利斯!”西班牙语的意思是:多新鲜的空气啊!这一感叹日后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称。

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西班牙殖民中心持续近300年之久,1816年阿根廷独立时被定为首都,今日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已经跻身于世界特大城市之列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她滋养了这个世界上绝对无法复制的天才人物。一个是超级球星马拉多纳,一个是影响西方世界的贝隆夫人。他和她都来自社会底层,用自己的天才、冒险、拼搏,为这个国家带来了经久不衰的影响。

探戈在阿根廷曾经因为意识撩人而遭禁止,然而一个世纪后的今天,探戈依然性感大胆,哀怨却又动人,成为城市的灵魂。我们特意到小天使餐厅,欣赏专场的探戈表演,在舞美设计和优美的音乐伴奏下,带有情节的探戈表演如梦如幻。


乌斯怀亚:夕阳像火一样美丽

12月14日上午11时,飞机徐徐地降落在地球最南端的港口城市——乌斯怀亚。

当地导游劳拉告诉我们,小城只有6.5万人口,坐落在南美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的最南端,北靠安第斯山脉,面对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比格尔海峡。

导游告诉我们,火地岛是1520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的,他经过这里时,看到夕阳下一片金光照射在岛上,像火一样美丽灿烂,所以取名火地岛。

又过了三百多年,1832年~1836年,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到这里考察,他乘坐的船叫比格尔号,这样你就知道我们面对的海峡为什么叫比格尔海峡了。

这里最早的开发者是犯人。阿根廷连续50年将一批批囚犯流放到这里,进行艰苦的劳动。为了保持对历史的尊重,岛上有座监狱博物馆。
我们的中巴停在小城的山岗上,顿时,整个乌斯怀亚尽收眼底。

小城沿比格尔水道而建,既有现代化建筑,也有镀锌铁皮盖顶的简易房屋,还有几十年前的木头房子,所有的建筑都只有一两层高,建筑物五颜六色,像一片色彩斑斓的魔方匍匐在晶澈的水道旁,蓝天大海映着山顶的积雪和山谷的冰川,山腰间林木苍翠,山脚下牧草丰美,对岸智利境内的雪山闪着寒光,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。

现在正是这里的夏天,白天长达20个小时,半夜23时太阳才落入海面,凌晨4时多,太阳又升起。气温零上10摄氏度左右。

这里的纬度是54°47’,距南极半岛1000公里,是去南极考察最后的物资补给基地。中国南极考察船队也在此停泊过。

我已经闻到南极的清冽气息了。

[nextpage]

“前进号”破冰船:去南极途中的海盗之歌

下午4点,我们急切地向港口的码头奔去。在港口,“前进号”破冰船摆出一副威武雄壮、大气凛然的样子迎候着我们。它将载着我们到南极半岛,我们将生死相守9天9夜,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这个巨人的手里。

这艘破冰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游轮,名为m/s fram前进号。它籍贯挪威,是2007年下水的新船。它是用特殊厚度、高张力、耐低温的钢材制造的,并配备强大的动力引擎,可以在一米多厚的坚冰上冲撞破冰前进,并且有抗摆系统以减低船身的摇晃。

船上可以容纳318位客人,但根据国际《南极条约》和南极旅游管理者协会“不能超过100人同时登岸”的规定,最大的破冰船只可承载200人。前进号的游客来自25个国家,    船上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联合国。

我们登船后,先到四层船舱的中间部位报到,办理登船牌,紧接着发放蓝色的防风防雨登陆服、救生背心,熟悉紧急疏散路钱,并拉响汽笛,进行遇难时弃船逃生的演练。

船上第4层的休闲厅全天提供热水、茶包、咖啡、酸奶、果汁,并有各种蛋糕、面包、饼干,是约会交谈的好地方。

一个小商店,卖各种明信片、光碟和探险用的衣物。一个图书角,放着许多南极和旅游的画册。还有电脑上网的地方,只是网速极其缓慢。

船上第7层的酒吧出售各种饮料与酒类,这里是一个巨大的观景台,它面对大海的三面都是落地的大玻璃窗,蔚蓝色的大海就在面前荡着白色的浪花。

船上安排的各种讲座,有南极的历史、鸟类、气候、生态、探险家等等,无论风浪多大,无论几个人参加,这些活动都例行不误。

夜晚早已降临,天还大亮着,因为夏日进入了高纬度地区,我们再也看不到彻底的天黑。我们将过第一道鬼门关——德雷克海峡。这个海峡被人称之为“魔鬼西风带”、“咆哮西风带”、“死亡走廊”。

风暴一直是德雷克海峡的主宰,一年365天,风力平均都在8级以上。这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,宽度达970公里,同时,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,其最大深度为5248米。

欢迎会后,领队让大家马上吃晕船宁,躺下睡觉,让西风带在睡梦中通过。我睡不着,那支传唱了几百年的“海盗之歌”在我耳畔荡漾:“我们是海盗,自由自在的海盗。在骷髅旗的指引下,为了生存而辛劳。我们是海盗,没有明天的海盗,永远没有终点,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……”

弗朗西斯•德雷克多次从英国出发,直奔美洲沿岸,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。1577年,西班牙军舰追击时,一路南逃的德雷克,无法通过封锁的麦哲伦海峡,在猛烈的风暴中,他所乘坐的“金鹿”号同船队其他伙伴失散,被向南吹了5度之多,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过的地方。呈现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,德雷克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,这就是世界上最宽最深的“德雷克海峡”,从此人类向南极的脚步又推进了一大步。

[nextpage]

登陆半月岛:除了脚印,什么都别留下

12月16日15时30分,登陆半月岛。

1772年-l755年间,英国库克船长带领的探险队在南极海域进行了多次探险,但并未发现任何陆地。直到1819年2月,英国商人威廉•史密斯经过cape horn海峡,暴风雨将他的船向南吹去,第一次发现了南设得兰群岛,半月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岛屿。

那里地处南纬62度36分,西经59度55分。是南极帽带企鹅最大的聚集地。!

上午9时30分船公司召开会议,告诉所有乘客在南极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:由于冰雪融化,不要接触水坑里的水。要沿着探险家指定的路线走,不得随意行动。岛是动物的家园,要尊重它们。要与企鹅保持5米的距离。多数海豹没有攻击性,有一种褐色的毛海豹却伤人,要保持25米的距离。不许拿岛上的任何东西,不许将纸巾、塑料袋等任何东西遗弃在岛上。除了脚印,什么都别留下;除了回忆,什么都别带走。

每个人都将上船登记时得到的一张船卡挂在脖子上。这张船卡不单是客房的钥匙,还是在船上消费记录。它还有个重要用途,在每次登岸时都必须在舷门的控制系统划卡,回船时再刷卡,这样船公司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知道哪些乘客在船上,哪些乘客在岸上。

每8人一组,乘坐一艘桔黄色的冲锋艇登陆。我排在第二组。换上比平时大一号的橡胶水靴,毛袜外面又套上棉线袜。从大船登汽艇时,要踩在海绵的洗鞋池,之后还有人用水枪冲刷你的裤脚,以防将陆地上的树种、花粉等生物或细菌带到岛上。

据说,南极冰原上的细菌在高寒的极地不会有什么危害,一旦到了人类居住的地方,会演化成什么病毒都不好说,也许会爆发一场瘟疫,也许会增添一种不治之症,在科学研究不能确定这些可能的时候,就要把极地与人类生活的陆地隔绝封闭开来,以防危及地球和人类的生存。

我终于稳稳地坐到冲锋艇上了。8个人分坐两侧,中间是钢管的把柄。驾驶员发动引擎了。动力十足的冲锋艇显得极其单薄,就像一片树叶逐着波浪上下浮动。

突然,一个浪头打来,咣一声溅起两米多高的浪花打在我们身上,船头的我,张嘴惊叫时,除了满脸水花,还足足地呛了一口咸涩的海水。这是我被动地喝到的南极大洋里的第一口冰水啊!

远望半月岛,在大洋中呈半月形状,夏季的南极看不到月亮,这样的一个月亮岛突然降临是一种弥补吧?

我像梦游般跳下冲锋艇,当我第一脚踏上半月岛的冰原,顿时涌上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。我知道那一步的历史意义,它对于我,不亚于宇航员登上月球的一步。

放眼望去,雪山、礁石、冰原,它们承担起向人类展示雄奇壮阔的责任,成为遗世独立的物证。而我们这些人,在这片白色大陆的面前,则成为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客人。

[nextpage]

利马水道:拜会冰山

午餐后听到船上的广播通知,请到船的甲板上,马上进入利马水道了。

利马水道是1873年艾德马特尔曼发现的,1898年被艾得曼杰尔斯正式划入南极地图。这个水道命名为查尔斯•利马,他是比利时人,是奉命为leopold国王三世考察非洲的探险家。这条全长11公里,1.6公里宽的河道带有几分诡异的气息,它是公认的南极洲最为壮观的海峡之一。风平浪静之时,两岸高耸陡峭的群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,宛如人间仙境。每当人们经过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按快门不停地拍照,船员们戏称这里为:“柯达之声”。

有的冰山在大海上飘来,镶在镜面一样安详宁静的海水里。大片大片的浮冰,在海面组成“s”形或“z”形的图案,把单调的大海调理得多姿多彩。

这时水道明显变得狭窄,两岸高峰耸立,就像要掉下来一样,人们需要仰视才行。那高峭而险峻的悬崖被冰和雪包裹着,有的地方露出黝黑的岩石,就像水墨画一样。水道波平浪静,破冰船就像在光洁的镜面上滑行。漂浮的冰山多起来,船开得很慢很慢,船长必须很小心地避开水道中的浮冰,速度慢到水中的倒影都没被破坏。

忽然看到8只企鹅坐在一块小而平的冰山上,为宁静的水道增添了几分活力。这样的机会后来越发地多起来,很多冰山上都有成群的企鹅,它们在冰上玩腻了,就嗖嗖地跳到冰水里,上上下下,好惬意。

在我走过的无数高山大川中,没有任何地方任何景观可以和漂浮的冰山相比,那种天地间的大美令我惊诧、震撼。那无边无沿的白色,以千姿百态的壮观浮在海面,这是万年亿年在风旋和奇冷中雕塑的精彩,它的色调是惨烈的、单调的,然而,她却是倔强的、厚重的、庄严的。感觉这些冰山不是万年冰的凝聚,而是一座座山的骨骼。

到了利马水道终结地了,巨大的冰川挡在前方,冰川劈开的丫口透出比其他地方更大的光亮,人们都站到船头,仰望着眼前的大气磅礴。这里没有森林,却有亿年冰凌组成的冰塔林;这里没有草原,却有亘古积雪凝成的无垠的冰盖;这里没有鲜花,却有水晶般胜过鲜花的蓝色冰凌。

冰川无语,雪原不言,就那么与我相对,默默的、静静的,无声无息,仿佛天体的时钟停止了摆动。整个视野都定型在一幅悠远的画中,有点曼妙、有点寥寞,若没有微风轻抚,简直就是走进真空的无声世界。而这亿年形成的冰雪世界,曾经发生过什么,这冰壳下面又藏着什么,它们与我所生存的绿色世界有着什么样的感应联系,谁又知道得更清楚呢?

[nextpage]

彼得曼岛:真想与企鹅对饮

彼得曼岛是此行最南端的岛屿,它位于南纬65度10分,西经64度8分,有壮观的浮冰广场,还有一个企鹅的新家族——阿德利企鹅。有趣的是,这个岛上不仅仅聚集着阿德利企鹅,还有一种帝王鸬鹚和无数金图企鹅。

彼德曼岛大约呈三角形,有一个小山峰,是岛上最高点。德国人达曼在1873年-1874年的南极探险中,第一次记录了这个岛屿,并且以德国地理学家彼德曼的名字命名。

雪原覆盖的小岛,刚踏出一条可走的路,雪很深,一步步,跟头把式、跌跌撞撞地前行。走了约200米,又是两条路,向右是企鹅,向左是冰川。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选择了向右。因为我太喜欢企鹅,看十遍也不嫌多。

啊,那就是阿德利企鹅了!我看到岩石上或站、或卧的企鹅,身高约70厘米左右,体重5—6公斤,眼圈为白色,头部呈蓝绿色,嘴为黑色,嘴角有细长羽毛,腿短,爪黑。黑亮的脑瓜和脊背,洁白的肚皮,干干净净,很优雅很高贵的样子。大概是因为这种企鹅的秀气美丽,法国探险家迪蒙•迪尔维尔于1840年1月19日发现了南极大陆的阿德利地后,以他夫人的名字命名了陆地和阿德利企鹅。阿德利企鹅是分布最广、数量最多的企鹅,雌企鹅每次产2枚蛋,雌企鹅孵蛋,孵蛋期为两个来月,通常只有一只小企鹅成活,小企鹅2个月大即可下水游泳。

海面上是大片的浮冰,海水清澈地倒映着洁白的冰和趴伏着的企鹅们,走动的企鹅们忙着找石子垒窝。它们垒窝的技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,椭圆形状的墩子,一块块均匀的小石子落上去,就像八级瓦匠用水泥砌的一般。

一块大岩石后面,有一个企鹅妈妈正在专注地孵蛋,企鹅爸爸忙着找石子。船上的鸟类专家拿着一粒石子,在礁石上轻轻地敲击,企鹅爸爸侧耳听了听,不犹豫地走过来,从专家的手里将石子叼走,送到企鹅他*的羽下。专家又拿了块小石子在礁石上敲,它又平静地走来,从容地叼走,就这样反复多次,看得我都呆了。

到了该撤退的时候了,我是一步步退着离开这里的,一位船上的探险家特意跟着我,敦促着我。他的责任是不让一个队员落到岛上,我是整个登陆者中最后一个,他自然要跟着我了。

[nextpage]

最后的晚宴:别了,我今生最遥远的爱

终于下船了,船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告别晚宴。

在大家友好欢乐地进行晚餐的时候,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了窗外的变化,一个脑瓜向外望去,一群脑瓜跟着望过去,在茫茫的海平线上出现了凸起的陆地,啊,那是合恩角。

地处南纬55°59′、西经67°16′的合恩角。她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。对南极来说,她是德雷克海峡的终点,对人类生存的大陆来说,她是德雷克海峡的起点。

1578年航海家德雷克首先到此,1616年抵达的荷兰航海家以其诞生地合恩命名。

当看到那横亘在大海上的长长的岛屿,多日紧张的心境突然松弛了,因为我们又看到了人类居住的大陆了,有一种回归的感觉,离群索居只能是短暂的、好奇的一段经历,而不能长久,那样我们会崩溃的。 

这是在船上的最后一夜。大家在船上酒吧聊着天,不舍得散去。不知谁忽然惊呼,“啊,外面天黑了!”像第一眼看到了企鹅,像突然看到了鲸鱼。大家刷地将目光向船外扫去,都像外星人落到地球上。

我看看表,凌晨2时30分。

已经多日没见天黑,没见到星星月亮了,此时,见到夜幕降临,竟然新奇起来。

7点钟开始登陆,9天9夜的船上生活结束了,真的有几分依依难舍。船员们排成一溜站在船下的过道欢送大家,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伴随着我们船上的美好时光。

我向他们不停地挥手致意,我不停地向前进号破冰船致意挥手!

别了,南极!别了,我今生最遥远的爱!


伊瓜苏瀑布:为我洗尘

下船后,我们的旅程并没有结束,从乌苏怀亚乘飞机到阿根廷,再转乘小飞机,直飞伊瓜苏,入住森林公园中唯一的喜来登大酒店。 

登上二楼阳台,大家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,奇妙的晚霞衬托着热带林海,一根冲天的雾柱在银色的瀑布群簇拥下蒸腾,震耳的涛鸣就源自那里。那就是世界第二大、第一宽的阿根廷和巴西共同拥有的伊瓜苏瀑布。“伊瓜苏”在南美洲土著居民瓜拉尼人的语言中,是“大水”的意思。发源于巴西境内的伊瓜苏河,在汇入巴拉那河之前,遇到我们眼前的u形峡谷,凸出的岩石将奔腾而下的河水切割成275条瀑布,形成宽3000米至4000米的半环形瀑布群,平均落差80米。这个瀑布是1542年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这一带的热带雨林中游历时意外发现的。

从极冷的南极出来,又到了极热的热带雨林,我们的身体像炼钢炼铁一样,反复淬火,真的是千锤百炼。

我们的南极之旅安排得如此巧妙,在最漂亮壮观的伊瓜苏瀑布休闲游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[nextpage]

link

南极游经典行程

d1香港—巴黎-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

d2布伊诺斯艾利斯

d3布伊诺斯艾利斯

d4布伊诺斯艾利斯—乌斯怀亚

d5德雷克海峡

d6德雷克海峡-南极洲

d7-d9 破冰船上

d10 德雷克海峡

d11 德雷克海峡

d12 乌斯怀亚—布伊诺斯艾利斯

d13 布伊诺斯艾利斯-阿根廷伊瓜苏港

d14 伊瓜苏港

d15 伊瓜苏港-布伊诺斯艾利斯-巴黎

d16 巴黎-北京

d17 北京-广州


南极游必备物品 

保暖物品:首先是贴身的保暖内衣裤。最好在户外用品店购买,具有一定防水作用。羽绒服、毛衣、毛背心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量购买。此外,头部的保暖也很重要,需要一顶质量好的保暖透气帽,带有防风或防水面料更佳,最好能包至面颊及耳朵。一般情况下,最好加一条围脖,以抵抗寒气。

防水物品:主要是指冲锋衣和冲锋裤。在冰原上行走或旅途中衣服会时常沾湿,冲锋衣、裤的作用就充分显示出来。到冰原上活动时,船上一般会再每人派发一件冲锋衣。至于鞋,穿着实用保暖防水户外鞋即可,登陆时没有码头,常在沙滩及石滩边上水,船家一般会提供一对防水高筒长靴给游客。

其他必备用品:雪镜。南极容易产生“雪盲”现象,它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,并且,它对眼睛的损害是不知不觉间,一天不戴就会又肿又痛,因此最好佩戴一副雪镜,可以使视野更好,并最好地保护眼睛。


tags: 南极
13 years

experienced

13年极地探险、高端旅行经验

专业团队

professional

国内首屈一指的极地专家领队

100

global

超过100个国家与地区的产品

用心服务

service

贴心照顾旅行生活的每个细节

"));